礦業翻譯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翻譯工作,需要結合地質學、工程學、法律和行業規范等多領域知識。以下是進行礦業翻譯時需要關注的重點和實用建議:
一、核心注意事項
1. 術語準確性
需掌握專業詞匯(如:proven reserves 探明儲量open-pit mining 露天開采)
注意易混淆詞:Ore(礦石)vs. Mineral(礦物)Exploration(勘探)vs. Prospecting(普查)
2. 技術規范
熟悉JORC標準、NI43-101等行業報告規范
準確翻譯地質圖例符號(如:γ表示伽馬測井)
3. 計量單位轉換
礦石品位單位(g/t, %)
英美制與公制轉換(1短噸=0.907噸)
二、高頻文檔類型
| 文檔類型 | 翻譯要點 | 常見挑戰 |
| 地質報告 | 地層命名、巖性描述 | 古地理學術語 |
| 可研報告 | 經濟參數、設備規格 | 財務模型轉換 |
| EHS文件 | 安全規程、環保標準 | 法律效力表述 |
| 設備手冊 | 操作流程、技術參數 | 專利術語處理 |
三、推薦工具包
1. 術語管理
創建專屬術語庫(推薦使用SDL MultiTerm)
參考《礦業大辭典》《SMEDG標準詞匯》
2. 質量保障
使用QA Distiller檢查數字一致性
平行文本對照(建議收集力拓、必和必拓英文年報)
3. 輔助資源
各國礦業部門官網(如中國自然資源部、USGS)
國際標準文本(ISO 19473礦井通風標準)
四、典型案例
原文(英文):
"The measured resource at 0.5% Cu cut-off grade totals 125Mt @ 0.82% Cu, including 58Mt @ 1.1% Cu in the supergene zone."
優質譯文:
"按0.5%銅邊界品位計算,探明資源量達1.25億噸,平均品位0.82%銅,其中表生帶5800萬噸資源銅品位達1.1%。"
解析:
保留行業慣用縮寫(Mt=百萬噸)
精準處理品位表述格式
"supergene zone"采用地質學標準譯法"表生帶"
五、進階建議
1. 定期參加PDAC(加拿大勘探開發者協會)等國際會議獲取最新術語
2. 建立采礦流程三維模型認知(從勘探到復墾全周期)
3. 關注主要產礦國法規更新(如剛果新礦業法對鈷礦權利金的規定)
建議在承接礦業翻譯項目時,要求客戶提供:地質柱狀圖、礦區位置圖、相關國家標準等參考資料,可提升30%以上翻譯準確率。對于關鍵數據(如資源量估算),建議實行"譯者+地質工程師"雙審機制。



